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半夏种茎市场行情
半夏商品长期紧缺,1983年国家开始对中药材加格放开以来,半夏种茎市场价格年年升高。每kg由1983年的3.2元上升到1986年的7-8元的市场价。1990年每kg升为10-12元。1991年升为14-15元,1992年16-18元,1993年18-20元,1994年21-23元,1994年76届广交会上半夏出口销势、销价十分强劲,基本上没有现货可供,从此价格猛升,1995年每kg升至28-30元,1996年又升至36-38元,1997年9月产新前达到近几年来的最高价40-45元。
1997年底,因受东南亚金融经济危机等影响,整个中药材出口受阻,半夏出口也大幅度减少,加上国内市场水半夏的冲击,旱半夏市价开始下降。1997年年底至1998年年初市场价格每kg降至22-25元;1998年秋收时曾一度降至18-20元。1999年初市场价格开始缓升至23-25元每kg;进入新世纪后半夏一路上涨到50-60元,2010-2011年更是半夏单价上涨到140元每千克,现平稳停留在95-100元的价位。
一般半夏市场价格高低受四个方面的影响:1、受出口多少的影响。2、受水半夏的影响,这个影响在国家虽已明确规定水半夏不可替代半夏使用但药材市场未严厉打击之前,影响是巨大的。3、受国内粮食、农副产品价格高低的影响。4是受野生半夏产区雨水大小充足、半夏长势好、总产量就增加,市场价格便会送到影响。近几年人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增多也是一个因素,但就目前全国家种栽培技术得不到普及,一些不良半夏种子商贩有意降低栽培技术含量和技术难度,实际面积及产量对半夏市场影响起不到主导因素。
上一条:全国各地种植半夏种子情况 | 下一条:如何判断菏泽市雷泽半夏研究所的合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