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种茎要高产,田间管理的秘诀


  • 半夏种茎要高产,田间管理的秘诀
    1. 半夏种茎要高产,田间管理的秘诀

半夏种茎要高产,田间管理的秘诀

半夏种茎要高产,田间管理的秘诀半夏生长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人工栽培要获高产,就要根据各生长阶段的不同要求及环

信息详情

雷泽半夏

半夏种茎要高产,田间管理的秘诀


半夏生长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人工栽培要获高产,就要根据各生长阶段的不同要求及环境条件的变化搞好田间管理。使植株长得旺盛,不发生或少发生倒苗,珠芽形成的早的多,块茎和珠芽膨大的快,产量才会高。


(一)接地模


黄淮地区,“清明”后“谷雨”前,冬播或早春播种盖地膜的苗(每株得一叶)出至60%左右时即可揭去地膜。地膜揭去的较晚,膜内温度高会烧伤幼苗,揭的较早,降低地温,影响出苗率。大种茎出苗早应早揭;小珠芽作种出苗晚可晚揭。栽种浅出苗早,应早揭;栽种深的苗出土慢可晚揭。膜揭后及时进行松土保墒。


(二)疏松土壤


揭膜后,地干湿度适宜时马上松土一次,严防土壤板结。地干松土要深,地湿可先前松后深松。过干需喷水试土湿润后再松土,并接着撒上一薄层麦糠保墒。松土防止土壤板结是半夏高产措施之一。半夏整个生长过程中,根部适宜生长在疏松、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怕土壤板结、透气性差。根部适宜的土壤含氧量为10-15%,低于5%时,根部呼吸受影响,根尖开始死亡,含氧量降到2%,阻碍根的呼吸生长,根开始坏死,半夏生长停止、叶片变黄枯死。特别半夏生长前中期喜湿润,土壤湿度要求打。土中水多时,土粒间空隙就小,透气性差。要获高产,必须保持土壤湿润,又要土壤疏松透气好,只有经常松土才可满足半夏这种理想的生长环境条件。


松土可结合培土进行。浇水或雨后要及时松土,雨多要勤松,不使土壤板结。麦收前松土要将地表盖的麦糠拌入土中,使地更为疏松。天旱松土后要接着撒上一层麦糠防旱保墒。雨多地过湿时松土后不再盖麦糠,利于水分蒸发。


(三)追肥、培土:


底肥不足时应在“小满”前追施优质速效有机肥。需要多的是钾,其次为氮、磷。严重缺磷、钾、硫时,叶呈古铜色、紫或青铜色。使用沤熟的有机肥、香油渣亩施150公斤好。肥撒在植物周围,随之培土上土。


半夏生长中后期,叶面喷0.2%磷酸二氢钾溶液或500PPM的三十烷醇有很好的增产效果。


培土目的是盖住珠芽,使珠芽在湿土内生根发芽,尽早形成新的植株,这是一项重要的高产技术措施。


按照标准深度种植的一代珠芽皆在土中形成,“小满”前不用培土。种栽浅的,半夏出苗后珠芽就在地表叶柄上形成,发现地上的珠芽就要培土。用小珠芽作种的,形成的珠芽晚又少;用大块茎作种栽的珠芽形成的早又多。“小满”后,用大块茎作种栽的开始长出二代珠芽。此时开始大批培土。“小暑”前后,有的又长出三代珠芽,开始二次追肥培土。培土先用行间土,后用畦埂上的湿土,培土2—3指厚。两次培土后,平畦即变成高畦,畦埂变为小沟;高畦变得更高,畦沟变得更深,有利雨季排水。


同一株上的珠芽出现有早有晚,并分代形成,所以培土至少要3-4次。由于种栽大小、栽种深度的不同,同一代珠芽培土的时间也有先有后,所以培土除按代进行几次外,中间发现地上珠芽时,要及时用土培上。


每次追肥培土前先进性拔草,培土后如干旱要及时浇水、松土保墒。为集中养分,发现花葶随时剪掉。


(四)盖麦(稻)糠(秸)保墒降温防倒苗:


半夏喜湿润、怕高温又忌土壤板结,如遇春旱少雨,要及时浇水,但浇后地又易板结,为此采用不浇水或少浇水而加盖麦糠防旱保墒办法。麦糠盖后松土时拌入土中又有疏松土壤、减少杂草的作用。为此,麦收前如遇天旱年份,除揭去膜后盖上一指后麦糠外,以后随着干旱程度,麦糠逐渐加厚至二到三指深。如春雨较多可不盖或少盖。黄淮地区,麦收前后,正常年份雨量偏少,气温高至30℃以上,是半夏需水较多、易倒苗季节,为此“小满”开始在追肥培土后,地中普撒上麦糠防旱保墒降低地温防倒苗。


半夏夏季怕高温和干旱缺水,地温高于30℃以上则停止生长;土壤含水量低于15%以下,也停止生长至倒苗枯死。野生半夏生长到“夏至”前后就要旱死。家种后如何防止倒苗是高产的关键。实验证明,在干旱少雨而又高温的夏季,半夏地中麦收前盖麦糠,麦收后接着再普撒上麦秸,保墒降低地温效果非常明显,大大降低倒苗率。夏季盖上2-3指厚的麦糠(秸),5-10厘米地温比未盖的可降低4.8-2.9℃,土壤含水量高于未盖的3.1-5.3%。盖的越厚,降温保水效果越大,干旱时抗倒苗率也越高也越高,产量可成倍的增加。


麦收后盖麦秸的厚度和次数应视雨水情况而定,干旱年份一般盖2-3指厚。雨水充足时,不在盖麦秸。夏天是否盖麦秸,要视雨水大小而灵活掌握,采用干旱时盖上、雨多时去掉的方法。


“立秋”后,半夏生长至后期,如遇雨水较多,土壤湿度过大时,要及时去掉所盖部分或全部的麦糠,以降低土壤湿度,通气散热,防止烂母减产。


总则,夏季地中盖买糠(秸)保墒防旱降低地温,能大大减少半夏倒苗,如遇干旱少雨,增产效果十分明显;但遇上秋涝,所盖买糠(秸)又不能及时去掉,造成土壤湿度过大,极易发生块茎腐烂,造成严重减产。


地中也可覆盖稻糠、腐烂树叶等物。


(五)及时灌溉和排水


半夏喜湿润,怕干旱,也忌湿度过大。一生中雨水量不同时期差异较大。春季苗期和秋后成熟期偏少,“立夏”后,植株长高,天气渐热,需水量逐渐增多。


春季水分不足只发芽不生根,严重缺水芽也不发。为此,栽种前地应保持湿润。去地膜后,地干无雨要及时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疏松。为防浇后土壤板结,喷灌或滴灌法为好,也可用滲浇法。特别是幼苗期,严防用大水蔓灌,造成土壤板结、地发阴,苗不旺。


“夏至”前后,气温渐高,水分蒸发量大,此时期又值块茎、珠芽膨大期,需水量逐步加大。如干旱土壤含水量低于15%以下,开始枯死倒苗,造成减产。为此,如干旱无雨应及时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半夏整个生长期,特别中后期忌土壤湿度过大。水分过多,根部产生无氧呼吸,块茎发生腐烂,造成严重减产。菏泽市雷泽半夏研究所提醒药农雨季地中尽早挖好排水沟,以利排水。


“立秋”之后,气温渐低,半夏需水量逐渐减少,但久旱无雨时仍要适当浇水,保湿土壤湿润,以利生长。如遇秋涝,更应及时排除地中积水。


(六)地湿烂母后的抢收


我国北方栽种半夏,一般是春播秋收。这样的生长期长,产量高。但遇到秋雨较大的年份,地中积水不易排出或阴雨连绵,造成长时间的土壤过湿,半夏就会淹或渍死烂母。遇此情况,不管是否到收刨季节,均应及时抢收,不可拖延时日。否则,块茎腐烂很块,先烂大的,后烂小的,造成减产甚至绝产。半夏从湿泥土中刨出,因鲜块茎内部仍在腐烂,所以也要抢时间加工。否则,有的大茎块1-2天后还要烂掉。脱皮熏好无法晒干时,可炕干或临时泡在饱和的明矾水中1-2天。


夏季如遇雨大低湿仅大中个块茎发生腐烂时,也要抢收。刨收时因土湿不能刨净,可刨大留小,小茎块和珠芽留在地中使其重新生根发芽继续成长,待秋后或明年再收。刨大留小后,待墒情合适时将地平整成畦。抢收过早的,还可在畦边稀稀的套种上生长期较短的矮秆作物如豆子、绿豆和蔬菜,以充分利用土地。

半夏种茎要高产,田间管理的秘诀 2020-10-22 本文被阅读 1128 次
上一条:半夏种茎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下一条:半夏种茎的繁殖方法

猜你喜欢

菏泽雷泽半夏研究所

菏泽雷泽半夏研究所
联系人:庞福海(15552009968)
电  话:0530-5535622        传  真:0530-5535622
微 信:18866608333        QQ:1817497447   1817905294
地  址:山东 · 菏泽市牡丹区牡丹北路25号(农业科技市场1316号A区04号)



雷泽半夏

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