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88年全国中药材普查资料显示,半夏全国年需用量350万公斤,年出口约为100-150万公斤。而上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全国高年收购量为200万公斤左右,八十年初、中期年收购量低降至80-100万公斤(含伪品水半夏)。我国家种半夏已有40年历史,历经多个科研单位实验研究结果和广大种植户的实践经验教训证实,南方各省因夏季高温多雨、湿度大病害重易烂母等不利因素只宜在坡地背阴的地块零星种植或选海拔1500米以上、空气凉爽、排水良好的地中小面积种植;地理位置佳的黄河流域虽已形成有千亩以上的半夏种植基地,但因连作、浇水不当造成土壤板结、种质老化、病害烂母发生,产量渐低。陕西、甘肃、川北等地零星种植面积不少,多数仍为广种薄收。
半夏产区分析座谈会上提供数据,全国家种半夏年产量约为60-80万公斤,加上野生半夏年产100万公斤(含伪品水半夏)左右,产销缺口为250万公斤左右。随着国家对“水半夏不可作半夏药用”及对中药材无公害要求等有关政策的出台,加上国际市场需要量的增加,市场缺口更大,每公斤市价突破130元可能性很大.
菏泽市雷泽半夏研究所
半夏球茎今后市场前景 2020-10-22 本文被阅读 960 次
上一条:我国旱半夏球茎家种的历史及现状 | 下一条:旱半夏种茎市场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