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旱半夏球茎家种的历史及现状


  • 我国旱半夏球茎家种的历史及现状
    1. 我国旱半夏球茎家种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旱半夏球茎家种的历史及现状

958年国家下发《关于发展中药材生产问题的指示》后,各地先后开展了半夏野生变家种工作。七十年代不少地方虽将半夏家种成功,但大田栽培产量低、

信息详情

产品展示

1958年国家下发《关于发展中药材生产问题的指示》后,各地先后开展了半夏野生变家种工作。七十年代不少地方虽将半夏家种成功,但大田栽培产量低、效益差,八十年代初土地承包后种植就更少了。

八十年代中、后期,国家对中药材价格放开后,半夏市价逐渐升高,每公斤由83年3.2元升至91年的15元左右。尽管价格升了4-5倍,但栽培技术、产量皆低。

    九十年代中期,由于野生半夏连年干旱减产,市场猛升至每公斤40元。家种半夏也逐渐增加,由于产量低而不稳,全国半夏种植仍处于广种薄收阶段。这时候,八十年代开始九十年代完成了一批半夏丰产技术研究成果,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三个。科研人员通过观察实验,掌握并应用了一些与丰产有关的特性、筛选出优良品种,特别对严重影响产量的夏季倒苗原因及防止措施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这些成果的推广,促进了一些地区半夏生产的发展。特别国家有关水半夏不可作半夏药用等政策的出台及半夏出口的增加,半夏市价每公斤突破45元以上,家种半夏面积猛增,于是先后出现了几处千亩以上的种植基地。如山东菏泽、山西新绛、甘肃西和及礼县等地。零星种植的还有四川重庆、浙江盘安、河南卢氏等县。

    2000年前后,随着家种半夏面积不断扩大,栽培中出现了大田生态环境和半夏野生属性不相适应的新问题。原单株或小群体的野生半夏分散生长在夏季气温和湿度适宜的河边池旁及疏生林下或草丛中的疏松地中,周围病原也极少;家种后变为较大群体集中生长在夏天高温、不旱就涝及病源较多的大田生态环境中,特别是长期干旱大水漫灌或涝天造成土壤板结的土中生长易死根、烂母、病害严重,产量极低或绝产。

我国旱半夏球茎家种的历史及现状 2020-10-22 本文被阅读 1086 次
上一条:2020年药市契机----道地优势凸显下一条:半夏球茎今后市场前景

猜你喜欢

菏泽雷泽半夏研究所

菏泽雷泽半夏研究所
联系人:庞福海(15552009968)
电  话:0530-5535622        传  真:0530-5535622
微 信:18866608333        QQ:1817497447   1817905294
地  址:山东 · 菏泽市牡丹区牡丹北路25号(农业科技市场1316号A区04号)



雷泽半夏

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