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多种中药材价格,长期徘徊在成本线上。但中药材生产9年左右一个大周期——在物价上涨、疫情品种引领大势下,这些药材终将“10年媳妇熬成婆”,行情在2020年出现整体上行。!一方面,大健康产业突飞猛进,对安全放心的中药原料需求,从未像今天这么迫切;另一方面,旧的中药材流通体系,已难以满足需求方原料“多元化”需求。结果必将造成优质药材的品牌和价格优势,会进一步放大,畅销价涨;相反,低劣药材会面临滞销价滑困局,最终被扫出历史舞台。
1、 因此,如果您的药材地块和基地已经苦苦支撑了多年,甚至连续亏损。那今年选择放弃,就应该慎重了——有可能一年的行情,就把3年的亏损给挣回来。
自2020 年1月1日起,我国将全面停止除中药以外的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进口。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报道,近40年来,我国饲料工业规模增长迅速,作为世界第一饲料生产大国(约占全球总产量的25%),按照1%的最保守添加量估计,未来5年内绿色生产的2.28亿吨动物饲料每年将至少需要使用227.88 万吨中药材。这一数量几乎等于国内当前中药材的年需求量,必将让相关中药材生产迎来新的机遇。
未来几年,饲用中草药、植物提取物、生物发酵饲料等所需中药原料,例如黄芪、黄芩、金银花、甘草、山楂、薄荷、丹参、菊花、桔梗等品种需求,将迎来快速增长。
2、近年来随着流感疫情高发,感冒药的市场需求一直高涨。中医大数据显示,近年来感冒药一直是零售市场中份额第一的品类。2013-2017年,我国感冒类口服中成药市场销售额,从159.09亿元增长到241.6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1.01%,位居所有用药系列之首。
但由于产需两端信息不对称,抗流感类中药材的生产供应,长期存在盲目和不均衡现象。多的时候遍地开花,烂成“柴火”行情;少的时候四处缺货,价格飞上天。因此,只要准确掌握了需求信息,合理调整生产,抗流感类中药材种植,肯定是长期“绩优股”,回报率高于其它药材品种。同时我们大力发展种植期间也应该注意道地产地问题。当前国内中药材产区特别是产地药材产区,经过历史上多年淘汰优化,基本上与国内中药材宜种宜养区重合。在选取药材品种时,重点考虑适宜性。否则盲目引进也难有产量;或者种养出的药材品质低劣,含量不足,同样得不偿失!
2未来5年,由政府、资本、需求企业和生产基地联手打造的“产地联合体”,是解决生产源头难题的关键——其中,溯源系统是抓手和枢纽。通过追溯体系,一是能说明来源,让老百姓用上全程质量追溯的放心药材;二是能确保药材原料质量和行情的相对稳定,减少企业负担;三是保障流通渠道和票据合法性。
一旦这种模式形成规模,那么,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参与各方将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特长和优势,真正实现“平台化”合理分工,从而引流中药材生产方向。为此各地职能部门发布相关文件指导药食同源品种生产,比如山东省农村农业厅农业技术推广站向全省下发文件如下:
上一条:没有了 | 下一条:2020年药市契机----道地优势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