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为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可靠,于国内外久负盛名。在毒性药材中是使用量大的一种。处方调剂中常用其炮制品。其炮制品有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及京半夏。其炮制方法各地略有出入。
半夏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
半夏植物形态
半夏为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地下块茎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2厘米,下部生多数须根。叶从块茎顶端生出,幼苗时常具单叶,卵状心形,中间一片比较大,两边的比较小,先端锐尖,基部楔形,有短柄,叶脉为羽状网脉,侧脉在近边处联合;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有时叶端也有一枚,卵形。花葶高出于叶,长约30厘米;佛焰苞下部细管状,绿色,内部黑紫色,上部片状呈椭圆形;肉穗花序基部一侧与佛焰苞贴生,上生雄花,下生雌花,花序轴先端附属物延伸呈鼠尾状。浆果熟时红色。
半夏大田
半夏植株
半夏佛焰苞
生长习性:半夏怕强光,喜肥,耐寒。
生长周期:块基和珠芽繁殖在当年或第2年采收;种子繁殖的3、4年采收。
采集与加工:7~9月间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晒干或烘干。
药农在采挖半夏
半夏植株构成
刚采挖的半夏
产地粗加工-去皮
加工脱皮的鲜半夏
产地在晾晒的半夏
半夏的性状
v干燥块茎呈圆球形、半圆球形
或偏斜状,直径0.8~2厘米。表面白色,或浅黄色,未去净的外皮呈黄色斑点。上端多圆平,中心有凹陷的黄棕色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须根痕,下面钝圆而光滑。质坚实,致密。纵切面呈肾脏形,洁白,粉性充足;质老或干燥过程不适宜者呈灰白色或显黄色纹。v以个大、皮净、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以个小、去皮不净、色黄白、粉性小者为次。
半夏及苗、畸形半夏、去皮鲜半夏
有耳朵的是不是半夏?半夏为什么会有耳朵?半夏畸形形成的原因?
上面讲了,天南星科的,且为3个叶子的,无论是桃叶形、柳叶形还是竹叶形,则都属于正品半夏,至于形成耳朵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原因:
v1、下种时太深或太浅,主芽不能正常生长而形成侧芽。
v2、根芽部受伤,新芽侧生形成畸形。
v3、化肥使用量大,刺激侧芽形成。
v4、连年种球繁殖,品种退化。
不同产地半夏比较:
甘肃产
贵州产
湖北产
山东产
无硫与含硫的对比
野生与家种品对比
常见的半夏伪品及易混淆品种:
水半夏
v一般将水半夏直接掺入,或者剪去根尖,或者剪去根尖后磨圆后伪充半夏。
v水半夏块茎略呈椭圆形、圆锥形或半圆形,直径0.5~1.5cm,高0.3~3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遍体也可见点状根痕;上端类圆形,常有偏斜而凸起的叶痕或芽痕,黄棕色,下端有的略尖。饮片姜水半夏色较正品深,常可见其深褐色的略尖的顶芽,外皮皱缩状,断面无正品样半透明状,质较正品轻。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水半夏则因底部有一尖,形似犁头尖,所以水半夏又称“犁头尖”。旱半夏为“球”,水半夏为“锥”,形状较易区别。
加工的水半夏
v将水半夏剪去底部的根尖部分,猛一看,极像半夏。仔细观察,剪去部分的截面是平齐的。
剪去底部的根尖的水半夏
还有的将水半夏的尖部打磨圆制成法半夏,这样就不好区别了。当然,看的时候看尾部是否自然或有打磨的痕迹。
尖部打磨圆的水半夏
半夏商品规格标准
一等干货。呈园球形、半园球形或偏斜不等,去净外皮。表面白色或浅白黄色,上端园平,中心凹陷(基痕迹),周围有棕色点状根痕,下面钝园,较平滑。质坚实。断面洁白或白色,粉质细腻。气微,味辛、麻舌而刺喉。每公斤800粒以内。无包壳、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 每公斤1200粒以内。无包壳、杂质、虫蛀、霉变。其它同上。
三等 每公斤3000粒以内。无包壳、杂质、虫蛀、霉变。其它同上。
出口标准(生品):
v甲级、个子直径1.3-2.0cm ,白色或浅黄白色。无僵子、包壳、残皮、畸形。
v乙级、个子直径1.2-1.5cm ,白色或浅黄白色。无僵子、包
壳、残皮、畸形。
v丙级、个子直径1.0-1.2cm,白色或浅黄白色。无僵子、包壳、残皮、畸形。
半夏出口级(含硫)
性味功效
v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降逆止呕,温和中胃,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的功效。主治痰多咳喘,风痰眩晕,痰饮眩悸,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并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法半夏多用于燥湿化痰。旱半夏为常用中药,饮片配方和中成药生产用较大,属较好的温寒化痰药。
炮制工艺
v清半夏炮制方法
一法:药典法:粉质
v拣去石块、杂质,过筛,大小分开。
v分别用8%的白矾溶液浸泡至切开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辣感时捞出洗净,切厚片,干燥。
二法:河南传统法:角质
v拣去石块、杂质,过筛,大小分开。
v分别用清水浸泡(夏天7天左右,春秋天10日左右,冬天14天左右,每天换水1-2次,)至口尝微有麻辣感时,移至锅内加12-18%的白矾与水共煮至透,略晾后切片,干燥。
清半夏(药典方法:粉质片)
清半夏(传统法-角质片)
法半夏重点工艺
v法半夏:
v取净半夏,大小分级,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根据其产地质量及其颗粒大小,斟酌调整浸泡至透心。
v取16%甘草碾成粗块,加水煎汤,加20%的石灰块,再加水混合,除去石灰渣,另加加2%的白矾。
v将混合液倒入半夏池中,每天翻动1-2次,浸泡7-15天(夏天7天左右,春秋天10日左右,冬天15天左右),至内外变黄,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
v捞出,清水反复冲洗至洁净,阴干或烘干。或切厚片后阴干或烘干。
法半夏(湿品)
法半夏片
v姜半夏重点工艺:
一法:即药典法:角质
v取净半夏,大小分开。
v将半夏按大小分别浸泡至切开内无白心。注意换水。
v取25%生姜片煎汤,时间4小时。去除姜片,然后加入白矾12.5%与半夏共煮至透(一般高出药材2-3cm为度)。
v捞出干燥,或晾至4-5成干时切2mm厚片,干燥。
二法:即浙江法:粉质
v取净半夏,大小分开。
v取大小分开的半夏,分别用8%白矾溶液(每100kg净半夏,用白矾20kg。)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
v将泡好的半夏冲洗干净,然后晾至4-5成干后切片,然后继续晾至8成干待用。
v取25%生姜片,用榨汁机榨取汁液,生姜渣加水适量再榨汁一次,合并姜汁待用。
v将晾至8成干的半夏与收起的生姜汁液按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并闷至姜汁吸进。取出,干燥。
姜半夏(左浙江炮规,右药典法)
检验情况
清半夏之精氨酸薄层(错位)
清半夏之精氨酸薄层(基本对位)
清半夏之精氨酸在薄层中其斑点常难以显现或位置偏低,分析认为受白矾的影响。
姜半夏薄层
姜半夏薄层-氨基酸及姜辣素排列显示
姜半夏薄层之生姜对照品斑点有时候不明显,应该是生姜的使用量不足,或者生姜的质量欠佳。因此,选择生姜时宜用老姜。
法半夏薄层检验
法半夏易出现的问题是灰分,原因是石灰的残留。因此,出池前需反复清洗。
法半夏甘草酸跑板
鉴别与对比
半夏与掌叶半夏
半夏与天南星
半夏与易混品综合对比
上一条:半夏栽种技术 | 下一条:半夏种子栽种前的准备工作 |